《孤勇者》这首歌传遍儿童圈的时候,五周岁的女儿跑过来问我:“妈妈,你相信光吗?”还记得我当时慈爱的摸着女儿的头发回答她:“相信,因为有光才有希望。”
几个月以后,再回想起当时的画面,竟然是因为一个深奥的话题“活着是为了什么”。张家界的跳崖事件,四川林场的自杀事件,打开社交平台,一些相关的报道争先恐后的表达着,有分析原因的,有表示哀悼的,有觉得可惜的,有分析社会原因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真不明白这些年轻人,死都不怕还怕活着。”于是,在下面的一些评论中会看到很多诸如生活中会发生的各种不如意的原因,还有一些呼吁,呼吁心理指导,呼吁精神关注。
我猜想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压力和迷茫。记得看过一个三岁孩童母亲发表的一段话,她说:“对自己的孩子好一点吧,因为他们也有烦恼,比如喜欢的玩具不能全部带回家,比如爱吃的糖果不能随心所欲的吃个够。”所以,你看,连无忧无虑的小孩子都会有苦恼,何况是需要顶天立地有责任有担当的成年人。和同事聊天,总能听到初中生高中生厌学自闭症的事情,也许在年迈的老人看来,现在的孩子们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没有经历过吃草根啃树皮的饥饿年代,没有感受过想上学没有条件的无可奈何,他们像自由飞翔的鸟儿一样,有饭吃有书读,已经是特别的幸福。可是,仔细想想如今的这些孩子们,他们虽然衣食无忧,但他们同样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每个父母至亲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成龙成凤,所以无形中学习的压力已经让孩子们无所适从。听过一些报道,但凡好一点的学校,孩子们早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才能休息,但是想要更出众的孩子,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我想这便是孩子们不为人知的烦恼。
最近网络上有一句话“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好像是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做好面临苦恼的准备。所以,我想快乐的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他的烦恼比别人少,而是他选择放下的比别人多。成年人的苦恼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却异曲同工,大多是压力大,赚得少,上有老下有小等等。看到这样一个疑问: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三十几岁的我并不敢去妄自回答这个有深度的话题,但心里想,是为了使命吧?为了自己的父母,他们辛苦将我们养大,我们怎能让他们孤独终老。为了自己的孩子,他们还小,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将他们养大,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后来我想,应该是为了自己,渐渐的我认同了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主角。”对,我们活着是为了自己,毕竟生命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应该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看过一篇关于京东副总裁蔡磊的报道,作为曾经商界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谁能想到四十几岁的他竟患上了“病因不明,无药可医”的罕见疾病——渐冻症。他形容这种病症最大的痛苦是在意识清醒中逐渐感受着死亡的到来。但是他没有放弃没有认输,他用自己的力量建立病友圈,鼓励病友捐献脑组织和脊髓组织,用他的话说“即使这一代赶不上,我们也能给下一代病友带来希望。”我不禁为之动容,这是怎样的一种视死如归又不肯向命运低头的魄力。在记者的笔下,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不禁再次为蔡磊竖起了大拇指。三年前蔡磊说起,他的爷爷只活了50多岁,爸爸只活了40多岁,在40多岁时就要离世,他还是有那么一丝不甘心。三年后,蔡磊却说,他已经完全接受死亡。尽管三年前他就已经开始接受,但说实话,内心还是会有遗憾,但现在,他可以没有一点儿遗憾安详离去。为什么?蔡磊回答,因为他已经做了所有“应该做和能做的事”。
应该做和能做的事,这是怎样的一种格局,不认输却在拼尽全力后坦然面对的勇气。采访中,蔡磊的妻子说了这样一段话:“有1000块拼图,你翻了30块,即使不幸地没有翻到正确的那块,至少我们为后人翻了30块,他们不用再翻了。”停顿了一下,她说,“对,这也是一种推动。”
我想也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因为我们去做了,所以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即便是微不足道,渺小卑微的自己,可是在某一刻也能成为自己的光,照亮方向,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有意义。当我们努力的翻过一座又一座的看似不可跨越的阻碍,虽然还是没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但是至少过程属于每一个了不起的自己,我们就该为自己鼓掌该对生活释怀。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希望不管经历着怎样的磨难,都能努力成为自己的光。你相信光吗?我相信,因为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希望。